基础教学
大学化学
发布日期:2017-03-10   来源:文理学部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或离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在人类当前面临的人口、资源、粮食、能源、环境等严峻问题中处于中心科学的地位。化学知识已经成为优秀人才必须掌握的核心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大学化学教研室面向环境工程、环保设备、材料工程及材料化学等专业开出48学时《大学化学》理论课程及24学时《大学化学实验》;面向全校其它专业学时开出32学时《大学化学》课程(含4学时实验)。

 

1.课程内容

1.1《大学化学》(48学时理论)+《大学化学实验》(24学时)

“《大学化学》(48学时理论)+《大学化学实验》(24学时)”面向环境工程、环保设备、材料工程及材料化学等专业开出的重要的基础课程,我校每年有约有200多名学生学习大学化学理论课程,并完成相应的大学化学实验任务。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与进步,化学学科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进行相应的改革。

本课程通过教授包括化学热力学,化学反应的热效应、方向和限度,化学反应速率,溶液与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结构化学基础,过渡金属元素,配合物等基础化学知识;及其在能源、材料、环境、生命等方面的应用,让学生学会从化学的角度看待和解决问题,拓宽知识面,提高科学素质。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和认识化学科学对于人类社会发展和生产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创新实验能力,并为后续的环境、材料等专业课程打下基础。

1.2《大学化学》(32学时理论含4学时实验)

《大学化学》(32学时理论含4学时实验)是面向全校(除环境工程、环保设备、材料工程及材料化学专业外)本科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我校每年约有1600-2000名学生学习该课程。

让学生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基本规律,初步了解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及其运动的特征。了解化学的认识方法,化学对物质运动的解释是科技人才整体性、综合性素质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化学科学思维方法,进而具有获取和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通过大学化学的教学,不仅使学生了解化学学科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后续的有关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面了解和认识化学科学对于人类社会和生活的重要性,了解关注诸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能源问题、可持续发展等社会焦点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和研究方法,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课程特色

1)具有时代性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化学有关的新学科、新领域不断涌现,化学相关的科学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化学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代青年,尤其是学生对新生事物非常敏感,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烈。因此,课程通过教师们集体努力,对课程体系进行了系列改革,融入了时代特色,在授课时结合了许多化学前沿知识,拓宽学生的眼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

2)具有现实性

不同专业对化学知识的需求既有共性又有区别。因此,本课程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根据我校学生和培养目标的现实性,仔细选择课程的内容、教授方法、课程体系等。以化学基础知识为课程体系的基础,充分考虑各专业特点并作必要的延伸,使课程的教学大纲系统、科学,突出了我校工科特点,并注重与时俱进。在内容构成上体现了出化学与各专业的联系及其应用。既区别于化学化工类基础课,又不同于趣味化学选修课,使之具有浓厚的工程技术特色。

3)具有应用性

本课程以培养知识型高技能创新人才为目的,密切联系现代工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设置上加强应用性和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内容,强调对结果的应用。突出化学知识在各种工程实践中、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在国民经济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深化了基本技能的培养。

4)具有创新性

课程内容上循序渐进,知识体系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因果互动、前后照应;教学方法围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展开,既为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埋下了伏笔,又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打印】【关闭】
Address:2360 Jin Hai Road,Pudong Area,Shanghai,China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 copyright | Tele:50215021
学部公众号:
爱在文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