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活动
非遗进校园,让我们零距离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发布日期:2019-12-30   来源:文理学部   


1225日下午,主题为“薪火相因 文脉传承”的浦东新区 “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导赏体验专场在学校15号楼大厅举办,300余名师生参与了活动体验。该活动由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与我校共同主办,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和我校文理学部通识教育中心承办,邀请了上海绒绣、浦东灯谜、浦东剪纸、三林标布纺织技艺、芦苇编织技艺和太极拳(龙身蛇形)六项国家级、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来到我校,现场展示和传授技艺,传播非遗文化独特魅力。

 85岁的芦苇编织技艺传承人庄金生向学生展示芦苇编织技巧

活动中,同学们被非遗文化所吸引,热情参与积极提问。为发挥“导赏体验”作用,整个活动展台的布置使用了开放的公共空间,除了事先预约的200名同学,其他来到现场的师生,也可以快速参与到体验中来。同学们表示,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和民间技艺的“非遗”,原来离自己生活很近,很多是自己家乡记忆、童年记忆中常见的场景。如浦东灯谜,以前每逢正月十五,举家看灯猜谜,是每个家庭温馨的“保留节目”。随着城市节奏越来越快,这些传统渐渐被遗忘,在这样的活动中,我们重新回味生活中的美好,感悟非遗的独特魅力。

学生们积极参与灯谜竞猜活动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包炎辉来到现场讲授上海绒绣技法。绒绣又叫“彩帷绒绣”或“毛绒绣花”,是一种采用彩色羊毛绒线在特制的网眼麻布面料上绣出各种画面和图案的刺绣工艺。上海绒绣有着工艺精细、针法多变、厚实缜密、层次清晰、色彩丰富、形象逼真的特点,包炎辉多幅作品已成为国家级艺术品。包炎辉说:“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南厅的《毛主席与各族人民在一起》、香港厅《香港维多利亚港湾夜景》、国宴厅《万里长江图》,都是上海绒绣的代表作品。绒绣看起来漂亮,但绣制工作时间长、内容枯燥,年轻传承人很难培养,希望通过活动,能使优秀传统文化得到更好弘扬。”


非遗传承与保护的问题,也是政府有关部门正全力以赴解决的难题。1211日,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党总支书记、主任王玺昌应邀来校,为师生作非遗系列活动首场讲座《全球化视野下的非遗保护与人文城市建设》,他在讲座时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正面临着世界性的困境,我们希望更多的年轻人能感受到非遗的可贵,意识到非遗危机,积极参与到非遗的保护与传承之中来。

  非遗讲座上 王玺昌正讲述如何构建人文之城


参与了两场非遗系列活动的经济与管理学院2019级张浪浩同学感慨地说:“这些传承人眼里有光芒,他们在传递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参与这些活动让我收获很多知识,也有了一种想要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的强烈冲动。”

今年1111日,由浦东新区文化艺术指导中心与我校共同组建的上海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正式挂牌,办公地址设在文理学部(15号楼)300办公室。该中心将承担上海浦东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传承、研究、传播等的相关工作。2020年夏季学期,我校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非遗文化系列课程”,内容将取材于浦东非遗文化,偏重实践与实训,力争为上海乃至全国非遗传承培养年轻力量。

 

【打印】【关闭】
Address:2360 Jin Hai Road,Pudong Area,Shanghai,China
©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 | copyright | Tele:50215021
学部公众号:
爱在文理